最新消息

頭戴斗笠身扛甘蔗與麻袋 教部前陳情 要求將日治時期農運奮鬥史納入國中小教科書 (相關報導)

  2004.05.18顧美芬台北報導

頭戴斗笠身扛甘蔗與麻袋 教部前陳情 要求將日治時期農運奮鬥史納入國中小教科書

 台灣文史研究者莊永明、遠流出版社董事長王榮文等一群台灣文史學者昨天頭戴斗笠、扛著甘蔗跟麻袋到教育部為發生在日治時期1925到1931年的「台灣農民組合的奮鬥史」請命,希望教育部能夠還給日治時期台灣農民為爭取基本權益的自覺運動歷史公道與定位,並把這段抗日史納入國中小教科書中。這項陳情活動,包括中研院長李遠哲、中研副院長曾志朗、故宮博物院長杜正勝等重量級人物都參與了連署,出現罕見的新任教育部長像現任部長陳情情形。

 發生在日治時期1925到1931年的台灣農民組合的台灣農運奮鬥史,包括台塑集團董事長王永慶的女婿、大眾電腦簡明仁的父親簡吉,在日治時代身為工學校教師,發現許多學生經常缺課,原來是翹課幫忙家裡下田,他也因此發現農民遭遇不公平待遇,憤而辭去教職投身農運;就在簡吉推動下,台灣農民組合在短短六年內,在全國成立27個支部、吸引高達近三萬人參與,占台灣人口七成的基層農民,從此不再低頭順從,正是串連組成「台灣農民組合」向統治者發生,也是掀起台灣人民自覺運動的第一波。

 而這也因而撼動日本統治政府,1929年開始進行全面搜捕,1931年更以「檢舉台共」為由,將靈魂人物簡吉判處10年重刑,台灣農民組合運動則被迫消逝於世代脈動中。

 大眾教育基金會執行顧問葉顯光表示,國民黨執政時,擔心簡吉在日治時代就推行農民運動,有可能也會帶領農民反抗新的執政者,因此將他處死,當時簡明仁只有四歲,還沒有機會見過爸爸,簡吉就已經犧牲。

 為讓台灣民眾真正認識這段台灣農民自覺運動的歷史原貌,台灣文史研究者莊永明等人帶著包括中研院院長李遠哲、副院長曾志朗、國史館館長張炎憲、台北市文化局長廖咸浩、農委會副主委戴振耀、名作家黃春明、中研院台灣史籌備處主任莊英章、戴寶村教授、陳芳明教授、王曉波教授、尹章義教授等20多位知名文史學者連署聲明向教育部陳情。

 而將接任教育部長、本身兼任高中社會領域課程綱要研發委員會召集人的故宮博物院院長杜正勝,也簽名聲援這段農運歷史,當教育部長黃榮村接見請願者時,半開玩笑說:「你們是故意的吧!因為他(指杜正勝)也連署了,我想他應該會持續推動。」

 對於有媒體質疑,黃榮村是因為連署人有李遠哲跟杜正勝才快速答應考慮納入教科書,黃榮村表示,這是一個歷史補白的工作,這無關任何意識形態,只是歷史的還原,他雖表認同,但還是得經過課程綱要小組的討論。

 

貧下中農鬥陣 抗暴歷史不容抹滅

轉載:【台灣立報/記者陳揚盛/台北報導/2004.05.18】 台灣文史研究者莊永明等一群台灣文史學者昨天頭戴斗笠 、扛著甘蔗跟麻袋,到<教育部>為「台灣農民組合的奮 鬥史」陳情,希望<教育部>重視日治時期1925到 1931年間「台灣農民組合」爭取基本權益的奮鬥史, 將其正式納入國中小教科書中。 即將卸任的<教育部>部長黃榮村除贊成外也表示,當時 整個連結不只是日治時代,還連到國民政府遷台後的前面 這段時間,社會底層瀰漫的那種思想,跨越台灣史上滿長 一段時間,不是片面一個點。他認為,應該要將當時狀況 真實反應在教科書內,而非單一事件。

 

捍農權抗強權 史實不能留白

轉載:【中國時報/2004.05.18】 作者:林志成 「日治時期,有一群人為了捍衛農民權益,勇於對抗強權, 這段歷史到現在仍罕為人知。但參與運動者的家庭妻兒長久 承受的不平與壓迫,是一種禁錮的傷痛。」大眾電腦董事長 簡明仁在「簡吉與台灣農民組合運動─漫漫牛車路」紀念專 輯上,表達對父親簡吉參與農民運動的矛盾之情。 簡吉是「台灣農民組合」創立者,因率領農民反抗日本政府 ,一生都在逃難,並時常進出監獄。簡明仁是簡吉離開監獄 空檔所生,簡明仁四歲時,簡吉被逮捕槍殺,父子從來沒有 見過面。不過,簡明仁及他的兄弟們卻必須承受父親留下的 負荷,成長過程常遭到指指點點。

日本治台後,以「農業台灣,工業日本」為基本政策。在這 個大方針下,台灣總督府積極發展台灣農業,做為日本米糖 的來源地。為達成此目標,總督府與財閥攜手,在台灣平原 上創造出一棟棟大型糖廠,以指定原料採購區的方式,低價 購進農民們的心血。當時農民們深深感嘆:「第一憨,種甘 蔗給會社磅!」 山林間的農民處境亦同,自祖先相傳賴以維生的竹林,竟然 被迫低價轉售予財閥及退休官吏,連撿個竹枝竹筍都有鎯鐺 入獄的風險。但若不冒險,全家生計隨時會陷入困難。

迫不得已,各地農民紛紛走出田地,為守護自身利益而站出 來。簡吉當時是一名小學老師,看到這樣不公不義的狀況, 決定挺身而出。一九二六年六月二十八日,簡吉等人將台灣 各地農民整合起來,正式成立「台灣農民組合」,對抗日本 政府。 台灣農民組合集結各地農民力量,以演講啟發民智、以陳情 訴說民情,各地不斷的抗爭,更代表真實民意的體現。

在那 個充滿高壓的時代,這一切的奮勇向前只為了讓統治者能聽 聽底層的聲音,不再那麼為所欲為。 當時國際上瀰漫著社會主義,在日本左派團體指導下,原本 是在經濟上與官商勢力相抗衡的台灣農民組合,開始趨於左 傾,行動上亦走向無產階級的政治鬥爭。這一切看在台灣總 督府眼裡,當然不能坐視不管。 一九二九年二月十二日,台灣總督府羅織罪名,對台灣農民 組合發動全島性搜捕,簡吉在內的十三名核心幹部通通被逮 入獄。之後,農民運動開始轉入地下化,加強與台灣共產黨 間的聯繫,一步步走向無產階級鬥爭。 這股新起的火苗,在一九三一年全島台灣共產黨大檢舉中, 再度被撲滅,簡吉被判十年重刑,台灣農民組合運動自此消 逝於時代脈動中。

 

農運史入教科書 文史工作者聲援

轉載:【台灣立報/記者陳揚盛/台北報導/204.05.18】 為了讓台灣民眾真正認識「台灣農民自覺運動」的歷史原貌 ,台灣文史研究者莊永明、<遠流出版社>董事長王榮文等 文史工作者,帶著包括<中研院>院長李遠哲、副院長曾志 朗、<國史館>館長張炎憲、台北市文化局長廖咸浩、<農 委會>副主委戴振耀、名作家黃春明、中研院台灣史籌備處 主任莊英章、戴寶村教授、陳芳明教授、王曉波教授、尹章 義教授等20多位知名文史學者的連署聲明前往<教育部> 陳情。 在黃榮村卸任前夕的陳情活動中,本週即將接任<教育部> 部長的杜正勝也在連署名單中,形成「新教育部長向舊教育 部長陳情」的特殊現象。

新<教育部>部長,身兼高中社會領域課程綱要研發委員會 召集人的故宮博物院院長杜正勝,簽名連署聲援這段農運歷 史,指基於「弱勢對抗不公強權的抗爭之道、對於公平正義 的捨身追求、爭取人民土地權益的自治自主」的價值,所以 應該納入各級學校歷史教材中。 <教育部>部長黃榮村接見請願者時也表達了支持的立場。

他表示,這無關意識型態,只是歷史的還原;這個歷史補白 的工作,他雖表示認同,但還是得經過課程綱要小組的討論 。 黃榮村說,「台灣農民組合」抗爭當時,台灣社會底層生活 非常艱困,那種環境社會主義左翼思想很容易萌芽,他在台 大專任教授時曾負責對民國38年的「四六事件」做調查, 曾從國內追蹤到中國大陸、東南亞、美國、歐洲,發現當時 很多類似狀況繼續發生。 <教育部>現在正在檢討「高中歷史課程綱要」,因此是否 只列入中小學教科書還是連高中一起納入,或者以辦活動的 方式呈現,黃榮村認為都可以討論。他將交由<教材編審委 員>決定放入教科書的方式。 正在台北市二二八紀念館展出的「漫漫牛車路-簡吉與台灣 農民組合運動紀念特展」,也將延長展出到五月底。

 

台灣農民自覺 簡吉成推手

轉載:【台灣立報/記者陳揚盛/台北報導/204.05.18】 在日治時代身為工學校教師的簡吉是<大眾電腦>創辦人簡 明仁的父親,日據時代,他發現許多學生經常缺課,原來是 翹課幫忙家裡下田,他也因此發現農民遭遇不公平待遇,憤 而辭去教職投身農運;就在簡吉推動下,「台灣農民組合」 在短短幾年內,在全國成立27個支部、吸引高達近3萬人 參與,佔了台灣人口7成的基層農民,從此不再低頭順從, 正式串連組成「台灣農民組合」,開始向統治者發出聲音, 也掀起台灣人民自覺運動的第一波。 而這也因而撼動日本統治政府,1929年開始進行全面搜 捕,1931年更以「檢舉台共」為由,將靈魂人物簡吉判 處10年重刑,「台灣農民組合運動」則被迫消逝於世代脈 動中。 <大眾教育基金會>執行顧問葉顯光表示,國民黨執政時, 擔心簡吉在日治時代就推行農民運動,有可能也會帶領農民 反抗新的執政者,因此將他處死,當時簡明仁只有四歲,還 沒有機會見過爸爸,簡吉就已經犧牲。

 

農民組合教科書預編版本

轉載:【台灣立報/記者陳揚盛/台北報導/204.05.18】 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府為獲取更多台灣的資源,便積極發展 農林事業,但也犧牲了許多農民的權益,甚至爆發衝突,「 二林事件」即是。為了幫助這些農民,簡吉、趙港等人在 1926年6月28日成立「台灣農民組合」,主要就是要 團結農民來對抗總督府與財團們的不公不義。 為此,農民組合的幹部便到農村演講、授課,並組織支部, 宣揚農組的理念與教育農民;在面對官商的壓迫時,農組便 與農民一起請願、抗爭。雖然台灣總督府在1929年的「 212事件」中,大舉搜捕「台灣農民組合」的幹部與辦公 室,迫使「台灣農民組合」活動中斷停止。但這段不畏強權 ,努力爭取權益的農民組合運動,的確為日治時期社會運動 的典範。 (遠流出版提供)

 

關於台灣農民組合壓迫

轉載:【台灣立報/記者陳揚盛/台北報導/204.05.18】 當日本治台後,以「農業台灣,工業日本」為基本政策,在 這大方針下,台灣總督府積極發展台灣農業,做為日本的米 糖的來源地。

為達成此目標,總督府與財閥相互攜手,在台 灣的平原上創造出一棟棟大型的糖廠,以指定原料採購區的 方式,低價購進農民們的心血,配合著不公平的秤量制度, 讓農民深深感嘆:「第一憨,種甘蔗給會社磅!」 而山林間的農民處境亦同,自祖先相傳賴以維生的竹林,竟 然活生生低價轉售予財閥與退休官吏,連撿拾個竹枝竹筍, 都有鋃鐺入獄的風險。但若不這樣冒險,全家的生計豈不如 狂風掃落葉,空空如也。

奮起 當全台農民備受官商聯手欺壓之際,原本因長期勞動而彎曲 的背脊,似乎更加抬不起來。此時,彰化線西庄的農民們在 1924年成立「甘蔗耕作組合」,展現了集體不妥協的精 神。

1925年6月28日,李應章等組成「二林蔗農組合 總會」,勇敢說出蔗農們的心聲;11月15日,簡吉、黃 石順等不畏日本殖民總督府在10月22日「二林事件」中 的鎮壓,以為生活的安定向上,和文化的發達為由,和農民 一齊站出來組成「鳳山農民組合」。此後,台灣農民不再只 是低頭順從,而能挺起胸膛,齊向統治者與財閥大聲喊出自 己的要求。 自此後,各地農民紛紛走出田地,為守護自身權益而團結起 來。

該如何從各點連成一線,進而展現成為一面,簡吉與一 群台灣農民運動先驅者做到了。1926年6月28日,「 台灣農民組合」正式成立。這組織集結各地農民的力量,以 演講啟發民智、以陳情訴說民情,而各地不斷的抗爭,更代 表真實民意的體現。在那個充滿高壓的時代,這一切的奮勇 向前,只為了讓統治者能聽聽底層的聲音,不再那麼的為所 欲為。

茁壯 當「台灣農民組合」樹起農民自主這面大旗後,各地支部紛 紛成立,「台灣農民組合」分別在1927、1928的年 底於台中召開全島大會,展現農民大團結的氣勢。我們可發 現,「台灣農民組合」在這短短幾年中,已從草創初期的1 3人發展到有4個州支部聯合會,27個支部,組合員達2 萬4千餘人。而「台灣農民組合」除了自身努力發展外,日 本的「勞動農民黨」亦居中扮演相當重要的指導角色,自從 布施辰治與麻生久在「二林事件」中,來台擔任農民們的辯 護律師起,古屋貞雄律師更被派來長期指導「台灣農民組合 」的走向,這使得「台灣農民組合」開始慢慢轉變方向.... 轉變 該轉向哪裡呢?當時整個國際情勢是瀰漫著「社會主義熱」 ,受到日本左派團體「勞動農民黨」的指導下,原本只是在 經濟上與官商勢力相抗衡的「台灣農民組合」,開始趨於左 傾,行動上亦走向無產階級的政治鬥爭。以簡吉為首的「特 別活動隊」,則是實際作為的展現。當「台灣共產黨」於 1928年成立後,更加速「台灣農民組合」的左傾,這一 切看在台灣總督府眼裡,當然不會就此坐視不管。 毀滅 例如在農村演講時,一旦稍稍講到殖民政府的痛處,臨監席 上的日本警官立刻下達「注意」命令,甚至「中止」,讓演 講無法繼續。對於由「台灣農民組合」所發動的陳情,則常 常避之不理。至於種種抗爭,官方則採更為強硬的作為,不 是驅趕、就是拘捕。

而時至1929年2月12日,總督府 更是以違反出版法的罪名,針對「台灣農民組合」發動全島 性搜捕,簡吉在內的13名「台灣農民組合」核心幹部通通 遭到逮捕入獄,這次的行動使得「台灣農民組合」受到重挫 。自此之後,「台灣農民組合」活動開始趨於地下化,也加 強與「台灣共產黨」間的聯繫,一步步走向無產階級鬥爭, 這新起的火苗,卻在1931年全島「台共大檢舉」中,再 度被撲滅,「台灣農民組合」的靈魂人物簡吉被判10年重 刑,使得整個「台灣農民組合」活動,消逝於世代脈動中.... 重生 歷史並非無聲無影的消逝,當年參與這場盛會的農民權益志 士及其家屬們,依舊未忘記在那時代勇敢發聲的那份驕傲, 只是靜靜地放在心裏。直到這幾年,開始有學者重尋那段記 憶。回首過去,他們的努力具有三大意義: 弱勢對抗不公強權的抗爭 對於公平正義的捨身追求 人民土地權益的自治自主 (遠流提供)

環保指數

共累積 130,921 點擊次數
已拯救 31.42 棵樹
減少 1,466.32 kg 碳排放量

NEW-最新

HOT-熱門

最新消息